千里江山繁花似锦,上海文学谱写新篇章

千里江山繁花似锦,上海文学谱写新篇章

陌柳玲 2025-02-25 财经报 18 次浏览 0个评论

上海文学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传统、开放的精神,确立了它在全国乃至世界文学中的独特地位。

千里江山,繁花似锦。回顾过去六年,上海文学也不断探索,始终求新,在新的时代交出了一份令人民满意的答卷。

2月25日,上海市作家协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沪举行。这一天,400多位上海作家共聚一堂,探讨上海文学的创作成果和发展思路。

“过去的六年,我们倾心创作精品力作,大力培养文学人才,稳固建设文学阵地,精心组织文学交流,深耕厚植城市文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可喜的成绩。”在会上,上海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马文运对2019年至2025年的上海作协主要工作做了全面回顾,并对未来五年的工作任务展开深情展望,“我们用情书写、用心传播上海作为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发源地的历史传统,绘就一幅绵延壮丽的标识上海独特温度、品质和印记的文学‘千里江山图’。”

重大奖项佳绩频传

回望过去六年,上海作协实现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作协“四大奖”的大满贯:

孙甘露的《千里江山图》获得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和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郜元宝的《编年史和全景图——细读<平凡的世界>》获得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张秋生的《小巴掌童话诗·恐龙妈妈孵蛋》获得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幼儿文学奖;马伯庸的《大医》获得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长篇小说奖。

《千里江山图》

《大医》

此外,王安忆获得“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黄宗英入选上海市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陆梅《万花筒》获得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潘向黎、三三、龚万莹等获得郁达夫短篇小说奖,姚鄂梅获得汪曾祺文学奖,周嘉宁获得钟山文学奖,薛舒、程永新等获得长江文艺双年奖,路内、林棹获得施耐庵长篇叙事文学奖,潘向黎获得百花文学奖短篇小说奖,匪迦获得百花文学奖网络文学奖,黄德海、项静、方岩等获得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张定浩获得丁玲文学奖文学评论新锐奖,滕肖澜、马伯庸等获得茅盾文学新人奖,血红、蔡骏、耳根、骷髅精灵等获得茅盾文学新人奖·网络文学奖……

从创作到研究,从翻译到出版,各大文学现场,总不断传来“上海的好消息”。

精品力作接连诞生

六年里,上海老中青作家都在持续发力。比如王安忆接连带来小说新作《一把刀,千个字》《五湖四海》《儿女风云录》,陈尚君独立纂校了《唐五代诗全编》,薛舒在虚构和非虚构领域分别带来《成人记》和《太阳透过玻璃》,滕肖澜先后出版小说《城中之城》《心居》《平衡》,还有林棹、周嘉宁、王占黑、三三等青年作家成绩突出。

三代作家的代际接力、共同书写,也让上海在红色题材、现实题材等方面成果斐然。无论是包括《白纸红字》《七月热风》《人间清白》等在内的红色题材纪实作品,还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后所书写的反映上海改革开放最新成果的报告文学作品,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力。

《人间清白》

另一边,上海各大文学刊物也十分亮眼。《收获》近六年有2部首发长篇小说分获第十届、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3部首发中短篇小说获得第八届鲁迅文学奖;《上海文学》开设陈村、陈冲等特色专栏,首发作品接连斩获汪曾祺文学奖、百花文学奖等奖项;《萌芽》贴近青年,其主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依然是全国文学新人的风向标;《上海文化》和《思南文学选刊》兼顾文学性、思想性和可读性,持续关注和评介国内外优秀文学作品,成为了国内评论刊物和文学选刊的金字招牌。

多部文学作品还在上海作协的推动下实现影视、戏剧等多元改编,如《繁花》《千里江山图》《长安的荔枝》等,其改编作品轰动全国,引发热议,极大推动了文学的“破圈”和“跨界”。

多部文学作品还在上海作协的推动下实现影视、戏剧等多元改编。

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

上海一向重视文学人才队伍建设。从2019年至2025年,上海作协新吸纳会员351人,会员总人数达1921人,新吸纳网络作协会员232人,网络作协会员总人数达577人。

据悉,上海作协目前共有8部作品获得中国作协重点创作扶持,5部作品入选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11人次入选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项目,4部作品获得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资助,近百部作品入选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文学扶持项目、上海市作家协会专业作家重点创作项目等。上海作协也推荐作家参加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培训活动,为作家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和支持。

此外,通过举办“上海青年作家创作会议”“中国青年作家批评家高峰论坛”“与25部经典的上海相遇——青年学子品读经典大赛”等活动,上海积极推动青年写作者高频次参加文学活动,出版文集。

经过持续努力,上海文学人才队伍更加齐整壮大,更加凸显质量,很多优秀作家逐步成长为全国文坛的中坚力量。

网文发展态势喜人

上海毫无争议是中国网络文学的发祥地:2014年即成立上海网络作协,是全国最早成立网络作协的省市之一。此后,首创签约网络作家制度、首创网络作家的职称评定、举办上海国际网络文学周、创设每三年一届的“天马文学奖”,等等。

2023年第二届“天马文学奖”在上海虹口区颁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白烨曾公开表示“天马文学奖”就是他心目中网络文学界的“茅盾文学奖”:在可读性的基础上,获奖作品同时具有艺术性和思想性。每届评出的五部作品既是各类题材的代表作,也反映了近三年网络文学创作所应该达到的艺术水准。而今,已举办两届的“天马文学奖”渐渐成为网络文学界的亮色,也为中国网络文学史留下鲜明的印记。

面对互联网数字化浪潮,上海有意识地将网络文学的天量和变量变成文学事业发展的质量和增量,也联合头部数字阅读产业集团,推动优秀网络文学作品扬帆出海,向世界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传播新时代中国文学好声音。

文学活动交流频繁

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一直以来,上海的文学活动以其独特的世界性为人称道。

比如,中国大陆首个外国作家驻市写作项目“上海写作计划”迄今已邀请100多位来自五大洲39个国家的作家来上海生活、写作;

思南读书会十周年纪念

“上海书展·上海国际文学周”已成为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相互交流的现象级平台,由此延伸而来的“思南读书会”也成为全国含“诺”量最高的读书会——出现过奈保尔、勒·克莱齐奥、阿列克谢耶维奇、彼得·汉德克、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莫言6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身影;

“上海国际诗歌节”邀请各国诗人展开诗歌交流……

与此同时,上海也十分注重区域交流,积极举办首届长三角青年作家创作大会、举办“长三角·大湾区”文学周、举办新疆作家创意写作培训班、举办上海-台北两岸文学营暨小说工作坊、开展与福建三明的“沪明文学交流”。

巴金图书馆

面向社会,备受期待的上海文学馆即将开馆,作为文学馆重要组成部分的巴金图书馆也已先期开放,成为最受市民喜爱的打卡新地标。

马文运表示,站在上海文学事业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要用笔下的文字深情描绘波澜壮阔的新时代创业史诗,用额间的汗水辛勤灌溉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的文学园地,朝着推动上海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攀登新时代上海文学事业高峰的目标奋勇前进。

转载请注明来自创新模拟,本文标题:《千里江山繁花似锦,上海文学谱写新篇章》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
网站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