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县城幼儿园寒假变成“小学学后班”家长省钱园长创收

东北县城幼儿园寒假变成“小学学后班”家长省钱园长创收

说书人 2025-02-02 科技报 11 次浏览 0个评论

东北县城幼儿园寒假变成“小学学后班”家长省钱园长创收

文 / 王文俊 辽宁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从高铁下车,坐上回家的公交,与家的距离也越拉越近。心里对于家乡的回忆与眼前见到的朦胧夜景不断重叠。作为一个东北资源小城,我家并不算是城市中心、也不算是农村,算是第二大的县城(2017 年已经从县转为区)。所以从小生活的这个地方既能够感受农村的田间地头、也能够体会城市的车水马龙。这种复合的感受让我对于这两个地域有着自己的独特记忆。

一、幼儿园的背景

大学以来,每次回家都会来到我当时上学的幼儿园,和我的老师也是幼儿园的园长进行交谈。在我们那里,幼儿园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幼儿园,我所在的这个幼儿园是一个类似于 " 家庭作坊 " 式的私立幼儿园。院长是一位 50 余岁的女性,她的丈夫兼任幼儿园的安保(主要是晚上幼儿园放学的时候,大概 4:30 之后,因为很多父母都没有下班所以孩子都是一个一个被家长接走,这个时候需要保护孩子们的安全,帮助孩子与自己的家人成功对接)与烹饪(给一位来做饭的阿姨打下手)。家里的女儿学美术出身,兼任幼儿园的老师并给小学的学生补课来赚取额外的收入。除此之外,这里还有几位专职的老师负责授课,院长与女儿也会在老师有事的时候帮忙代课。总体来讲,除了日常的授课,基本所有的幼儿园事务都是整个园长家庭来负责。

二、孩子的回流——兼职 " 小学学后班 "

当时快要过年,本来以为幼儿园的孩子们应该都回家了。但是当我走进幼儿园的时候,看见有两个小孩在园长的监督下写寒假作业,经过询问才知道原来他们已经是上了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因为快要过年了,他们的父母需要完成一些工作,就把孩子放在了幼儿园让园长帮忙照看。按照往常来讲园长是不会接下这个外快的,但是由于到了腊月之后,来上幼儿园的孩子越来越少,而幼儿园的收费是按照月来计算的,少一个孩子就少了一份钱。所以幼儿园就与在过年时依然忙碌的小学生家长达成共识,把孩子交给园长来照看,然后正常给园长照看孩子的费用。这样家长与幼儿园之间就实现双赢。

下面对两个情况的原因进行解释:一是为何幼儿园的孩子在腊月以来就越来越少了?其一是天气因素,虽然这里没有黑龙江那么冷,但是冬天基本都是零下十几度,对于儿童来讲这个温度还是有碍于其正常外出的。那些家长也害怕由于天气寒冷把孩子给冻坏了;其二是家长的态度。认为幼儿园不像是上学,你不学一天就拉下来了。当时笔者采访了一位来接孩子的家长,她说到:" 幼儿园学习好与坏不影响你上小学,我们这里都是按片(" 片 " 就是学区的意思,划分到那个学区就分到哪个小学去上学,截至笔者写作此文,该区内(除农村与周边乡镇)有两所小学)划分。到时候小学来学也是来的及,孩子如果感觉不得劲就在家待几天,待够了就又想来上幼儿园了 "。除了这位家长之外,我在之前来幼儿园的时候也不乏多次听到家长有这样的想法。由此可见,家长对于幼儿园教育的态度也影响了孩子上学的出勤率。

第二个现象就是为何上小学的孩子会回流到幼儿园在假期时上补习班?其一是孩子对幼儿园的情感因素。这些孩子绝大多数都是在这里上幼儿园的,对于这里的环境比较熟悉也对园长比较了解。他们感觉来到这里心里也可以没有来到小学补习班的紧张感,也乐意在这里学习。其二是家长层面的因素。一是性价比高,如果将孩子送到专业的学后班,加上老师辅导,价格比这里高 1-2 倍不止;二是家长对园长的认可,这些孩子都是由园长来进行指导并进行监督,家长在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了解到这里确实很专业。据一位将已经上小学的孩子家长讲到 : " 园长很靠谱,我把孩子放在这里也很放心。而且之前在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就已经把这些小学一二年级的都学过了,园长在这方面的知识把握十分有实力 "。家长的信任促使了这些孩子回到幼儿园作为学后班来继续学习。

三、孩子越来越少  ——可持续发展受阻

" 在咱们这嘎达,年轻一代很多都把家安到了市里面,在咱们这个小县城这边继续成家立业的人可是越来越少 " 园长这样和我讲到。之后她又和我说:" 像咱们这样自己家开的托儿所,这几年生意是一年不如一年,孩子越来越少了。我寻思要是实在干不下去那天,我就回我老家去接着开幼儿园,那里孩子还挺多 "。听到她这一番话,我不禁感叹园长的高瞻远瞩。此后,她又说道:" 还好我们这里开的年头多,又快三十年了,前一阵子房后那边的一个幼儿园也开了十几年,也黄了。我们这里现在虽然孩子数量还可以,但是基本都是一代带着一代来(这里的意思就是新来幼儿园的孩子的父母或者其中一方也是曾经在这里上幼儿园)"。

通过园长上面的讲述不难发现幼儿园孩子越来越少对于其继续发展产生一定的限制。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口的流动,这与我在开篇提到的家乡独特的地理位置有着独特的关系。农村生活的居民希望来到我们县城来成家立业,用他们的话来讲就是 " 我们也住上楼啦 "。而原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则希望往市中心生活。这就让我的家乡既没有种地的生产性劳动对人口移动的牵制也没有大城市更高收入更多基础设施的吸引力。让县城成为了一个过渡的阶段与跳板。这里对于人口的吸引力与牵引力相较于农村与市中心处于劣势。这种情况让县城里面的孩子越来越少。

按照理论来讲,农村的孩子来了应该会给幼儿园带来新的增长点,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这些孩子的家长认为这里就是一个看孩子的地方,这样的话直接让家里一个上班一个看孩子就足够了。当时笔者采访了一位从农村搬来镇里面住的居民,她这样讲到:" 我们家孩子上不上这个幼儿园也问题不大,我和我老伴基础就在这里,再说了这个也不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那块里的,我感觉这个就是属于可上可不上的范围里的 "。她的这段话也表明了很多来到县城的农村人的想法。所以看似农村人口向县城的涌入为幼儿园提供了更多的适龄儿童,但是这些儿童往往都不会来到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对此园长还和我讲到一个现象 : " 有些农村来的家长也把孩子带到幼儿园来,想试一试看效果如何。但是最后能够长期学习的孩子却很少,他们有些认为孩子没学到什么。就让孩子不在幼儿园继续学习了。我就说这些孩子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我们这里培养出去的孩子还有后来考上清华的,哪能说今天学会一加一,明天就能开飞机 "。或许这些家长也期待孩子能够像地里面的庄稼能够长得又快又好,但是事实上来讲对于孩子的教育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不是一蹴而就的。

四、多玩还是多学?——对教育模式的反思

关于这个问题还是与园长交流而得知的,因为我从小就一直在这里上幼儿园,所以我对于其他幼儿园的教学模式不大了解。在园长的介绍下,我了解到我们这里面的幼儿园在教学上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比较注重玩,对于课本知识教的比较少,让孩子获得快乐最重要。第二种就是我曾经学习的幼儿园,这里比较重视学习,基本上在这里大班毕业都会把数学语文小学一年级二年级的核心知识都教授完毕。针对于这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园长和我讲到:" 我们这里始终重视孩子的学习,毕竟你来到的是幼儿园不是游乐场,孩子可以玩,但是学习也要跟上。看似那些以玩为主要的幼儿园孩子过的很快乐。你等他们到小学就知道了,那些孩子有些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利索。更别说跟上小学的节奏了 "。

我曾经学习的幼儿园的孩子父母大多都是正常的工薪阶层,孩子的发展更多需要自己努力,家里能够帮衬的不多。所以在园长看来,这就需要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教育基础。如果家里有基础无所谓孩子以后怎么玩都会有一个出路,但是对于大多数普通孩子来讲其如果这样就对以后的学习造成影响。毕竟考上一个好大学在至今还是一个改变众多普通家庭命运的转折点。正如很多人所讲。高考是人生中最公平的一次博弈,无论你的出身如何都可以在成绩的帮助下取得好大学的文凭。园长对于教育的态度也反映了现实家庭的诉求,这也吸引了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这个幼儿园。

园长为何坚持这样的教育方式,也与她的经历密不可分。" 知识改变命运在我身上体现的很明显。我早年读了中专,之后又进修了大专。在当时咱们这里也算是学历比较高的了。之后我去一个公立学校当代课老师。当时都点是你去那嘎达先代课,你整的好,之后才能转正干正式工。但是干了一阵子没什么转正的期望,主要是点等人退休才能新人往上顶。之后我就来到了一个幼儿园当老师,干了一阵子发现当员工还是不如自己单干自在,就自己找地方开了个尤幼儿园。刚开第一年的时候就十几个孩子,因为你是第一年都没人敢来,所以都是朋友亲戚帮忙介绍的,之后一点一点干起来的。我想我当时要是没有这个文凭,我就算开了,也是没人来。" 听完园长的经历,认识到她为何相信自己对于教育方式的选择。

五、总结

在家乡的县城,幼儿园是学前教育的主要途径。同样是教育,但是其相较于之后的九年义务教育在一些群体的眼中有着不同的看法,本文讲述的一些现象也呈现了这一问题的具体情况。县城作为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纽带,幼儿园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它见证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变化,也在不同断点下映射出独特的光芒。

转载请注明来自创新模拟,本文标题:《东北县城幼儿园寒假变成“小学学后班”家长省钱园长创收》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
网站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