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港股IPO引爆投行“价格战”:低费率背后的行业困局与巨头博弈

宁德时代港股IPO引爆投行“价格战”:低费率背后的行业困局与巨头博弈

竹子里有 2025-02-12 科技报 13 次浏览 0个评论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全球动力电池龙头于2月11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计划募资超50亿美元(约合386亿港元),或成近年来香港最大规模IPO。

  招股书显示,此次参与宁德时代港股IPO的中介团队主要有:(国际、摩根大通、美林为其联席保荐人兼整体协调人;高盛、摩根士丹利、瑞银为其整体协调人;致同为其审计师;通力为其公司中国律师;凯易为其公司香港及美国律师;澄明则正为其券商中国律师;年利达为其券商香港及美国律师;中信建投国际为其合规顾问;高工产研为其行业顾问。

宁德时代港股IPO引爆投行“价格战”:低费率背后的行业困局与巨头博弈

  承销费率“冰点价”:投行争抢的无奈与焦虑

  宁德时代港股IPO的承销争夺战中,最受争议的莫过于费率“跳水”。市场传言,宁德时代原计划支付0.2%的基础承销费,但部分投行为争夺份额,将费率压至0.01%,仅为行业平均水平的1/20。以募资50亿美元计算,投行收入或低至500万美元,远低于(0.6%+0.2%奖金)、(0.8%+0.7%奖金)等大型IPO项目。

  这一现象折射出港股IPO市场的激烈竞争。2024年香港IPO市场回暖,募资规模同比翻倍至220亿美元,但优质项目稀缺,头部企业成为投行必争之地39。一名投行人士坦言:“低价策略只为分一杯羹,后续通过其他服务或战略合作弥补收入。”然而,低费率背后是投行业务整体承压:2024年全球IPO规模下滑,券商收入缩水,头部机构为维持市场份额不惜牺牲短期利润。

  投行业务承压:从“躺赚”到“内卷”

  近年来,全球资本市场波动加剧,IPO发行周期延长,投行传统承销保荐业务面临多重挑战:

  费率下行压力:2023年港股IPO平均承销费率已降至1.5%-2%,较五年前缩水近半。宁德时代案例将费率竞争推向极端,或进一步拉低行业预期。

  业务模式转型:注册制改革下,投行从“通道型”向“价值型”服务转变,但多数机构仍依赖规模扩张,缺乏差异化竞争力。

  宁德时代的战略考量:费率非唯一,全球化布局优先

  尽管投行费率战激烈,宁德时代的选择逻辑却更为复杂。招股书显示,此次募资将用于海外产能扩张(如欧洲第三座电池工厂)、国际业务拓展及外汇储备补充,公司海外收入占比已超30%,亟需通过港股上市强化全球资源整合能力。

  “低价未必是首选,宁德时代更看重投行的国际分销网络与战略投资者引入能力。”一名接近交易人士指出。例如,摩根大通、美林在全球机构投资者覆盖上优势显著,而中金、中信建投则能协同A股经验与中资客户资源。

  行业反思:价格战能否持续?

  宁德时代IPO的“骨头渣”费率虽为个案,却为投行业敲响警钟:若低价竞争常态化,中小投行恐被挤出市场,行业集中度进一步上升;而头部机构亦可能因利润萎缩,削弱长期服务能力。

  市场人士呼吁,投行需从三方面破局:差异化服务:深耕细分领域,如新能源、科技等赛道,提供定制化资本运作方案;全链条赋能:通过并购顾问、财富管理等业务弥补承销收入缺口;国际化协作:与外资机构建立联盟,共享资源以降低跨境项目成本。

  结语

  宁德时代港股IPO既是投行“内卷”的缩影,亦是行业转型的契机。在费率竞争与价值服务的博弈中,唯有真正具备全球化视野与综合服务能力的机构,方能在这场巨头盛宴中分得可持续的“蛋糕”。

转载请注明来自创新模拟,本文标题:《宁德时代港股IPO引爆投行“价格战”:低费率背后的行业困局与巨头博弈》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
网站统计代码